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機關協同合作防制揚塵 提升臺東空氣品質

    臺東素有砂城之稱,經濟部水利署第八河川局自90年開始投入卑南溪揚塵防制工作,於臨近臺東市區不斷嘗試各種防制工法,以維持基本生活品質要求。八河局自101年再與臺東縣環境保護局協力合作水覆蓋之施作後,已明顯降低揚塵發生的次數。為因應水覆蓋大量用水的需求,105年再與農田水利署臺東管理處(前身臺東農田水利會)配合機動調撥水源,106年再結合臺東林區管理處之專業,合作辦理裸露地之揚塵防制造林植生工作。
    八河局於101年先於卑南溪中華大橋上下游辦理水覆蓋,向上游延伸至臺東大橋、利吉大橋直至卑南溪與山里溪匯流口處,因水覆蓋完成後成效顯著,向上游延伸以人口密度較高的區域作為施作重點,如關山鎮及鹿野鄉人口稠密處,分別在關山鎮電光大橋及鹿野鄉寶華大橋上下游處施作水覆蓋,經統計,101年施作面積由140公頃至今(109)年提升至809.87公頃,有效降低卑南溪揚塵發生次數。因水覆蓋開始施作至完成約需一個月,於颱洪後初期,於易發生揚塵之裸露高灘地緊急使用稻草蓆覆蓋搭配使用,有效抑制颱洪後初期揚塵發生。

    海端鄉、池上鄉及關山鎮稻田取水水源皆由卑南溪取水灌溉,因此電光大橋上游水覆蓋於枯水期時無水可用,尤以每年1月至4月。八河局另外利用自然藻類覆蓋方式抑制揚塵,與農田水利署臺東管理處協調,盡可能於每年12月前協助水覆蓋供水,使水覆蓋內水藻類穩定生長,隔年枯水藻類乾枯,就已在表面形成藻類薄膜,以達抑制揚塵功能。

    水覆蓋無多餘水源時是無法持續有效降低揚塵發生,八河局另積極尋找長期有效降低揚塵之方法,並結合臺東林區管理處之造林植生專業提供二種植生方法,其一利用現有地蔓植被種子(如濱刀豆、馬鞍藤、蔓荊),以條播方式種植於高灘裸露地,提供定砂及適合造林之環境。其二為降低或改變東北季風風勢,利用不同樹種(以原生樹種為優先)高低大小,使種植後之防風林形成一道防風及導風林帶,直接阻隔風勢及引導風向,避免直接吹襲卑南溪河床之裸露地,達到揚塵抑制之效果,施作地點分別於臨近卑南溪之臺東市、鹿野鄉及海端鄉等地。自106年提供面積6.36公頃土地供作造林植生,合作至今,已完成造林植生面積達29.92公頃,更塑造卑南溪沿岸綠林帶,對環境更加友善。八河局表示,揚塵防制工作初期由八河局單打獨鬥至各機關間協同施作及應變,已大大提升卑南溪揚塵防制效率,經由監測資料顯示,本(109)年度揚塵事件日至今日顯示為零,這是機關間協調合作最好的成績,也是臺東縣民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