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工程簡介:

       工程地理位置屬卑南溪流域,發源於中央山脈楠山,匯入崁頂溪後再流入卑南溪。該段工程流域背景環境(1).肩負排洪功能:汛期、豪大雨肩負排洪功能,維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2).調節灌溉用水:配合周邊優質關山冠軍米灌溉用水需求,有效調節灌溉用水。(3).兼顧休憩產業:水防道路兼做關山環鎮自行車道,跨域加值觀光休憩產業。

 

工程內容:

       1.楠溪左岸護岸改建500.89公尺。

       2.楠溪右岸護岸改建432.22公尺。

       3.紅石溪榮橋護岸改建164.22公尺。

       4.鐵稻生態園區。

       5.倒虹吸工改善。

       6.水岸綠廊休憩區。

       7.塊石拱型落差工。

       8.橋梁改建(護欄彩繪)。

 

工程特色:

壹、安全性、景觀性:

       首重防洪、兼顧景觀及生態

      1.符合防洪標準-依治理計畫進行拓寬改建。

      2.提升坡面強度-緩坡複式砌石坡面。

      3.維持河道穩定-河道整理、落差工固床。

      4.強化搶險機能-兩岸水防道路改善。

 

貳、周延性、跨域性:

      思考周延、跨域加值觀光及農產

      1.增加稻米產能-倒虹吸工改善。

      2.延伸稻米意象-卵礫石鋪面、砌石護坡、稻米公仔。

      3.融合多元文化-景觀護欄融入原民板岩層砌建築、植栽融入原民服飾色系、平台柱及橋樑融入原民與客家彩繪。

      4.創造新興地標-打造「楠溪鐵稻驛」串聯鐵馬景點。

 

參、創新性、挑戰性、效益性:

       創新設計:

      1.物盡其用拼環保-老舊混凝土鑿除物施作箱籠。

      2.孔隙坡面最生態-不抹面、不勾縫、大孔隙打造多孔隙水、陸域生態空間。

      3.借景山河接地氣-設計元素融入鐵路、鐵馬、稻浪、水域生態、部落風情,打造在地後花園。

       困難挑戰:

      1.有限腹地、無限可能。

      2.有限用地內滿足防洪、生態、景觀、休憩及交通等需求。

      效益顯著、高益本比:

      1.保護農業生產面積約12.3公頃。

      2.保護周邊鄰房面積約950坪。

      3.可減少民生及產業洪災損失約1,350萬元/年。

 

肆、減碳、固碳:

      節能減碳:

      1.物盡其用-還石於河、鑿除物再利用。

      2.混凝土減量-既有混凝土塊保留及混凝土鑿除物填箱籠。

      3.土方挖填平衡-河道土石方回填再利用。

      4.坡面自然植生-大孔隙坡面易於自然掛淤植生,減少材料外購及物流排碳。

      植生固碳:

      1.廣植喬、灌木增加植生固碳量。

      2.堤頭活化營造自然生態園區。

      3.坡面及河灘自然植生增加綠化面積。

 

伍、生態作為:

      1.生態檢核:委託生態公司辦理各階段生態檢核。

      2.生態工法:

         (1).就地取材砌石工法

         (2).物盡其用土石平衡

         (3).易於掛淤植生消彌工程痕跡

      3.生態措施:

         (1).迴避-原有生態棲地避免工程擾動

         (2).縮小-依循治理計畫、減少開挖規模

         (3).減輕-材料再利用,營造多孔隙空間

         (4).補償-景觀區植生綠化補償生態

      4.生態精進:

            依施工中生態檢核建議,增設多處廊道,強化水陸域生態連結契約納入生態措施補充說明書,明定扣罰機制

 

陸、鐵稻生態區:

  1. 鄰近花東鐵道,因火車駛過掠起稻浪漣漪,故而成為鐵道迷拍照熱點。

  2. 既有倒虹吸工入口老舊漏水,於引水渠道發現瀕危魚種菊池氏細鯽,故設計其適生之生態水池。

  3. 以鐵道、稻浪、生態為主軸,打造鐵稻生態區,營造拍照打卡休憩節點及生態友善環境。

 

柒、楠溪鐵稻驛:

  1. 既有倒虹吸工出口老舊漏水、環境雜亂,本工程予以改建並營造水岸休憩綠廊。

  2. 水波紋觀景平台外型隱喻丁壩挑流鞏固堤岸,平台柱融入原民、客家文化彩繪。

  3. 引水渠道兩側山形石襯托後方山景,隱喻河川蜿蜒山脈間順流而下,孕育大片良田。

  4. 關山環鎮自行車道享譽全國,關山鎮公所研議將自行車道延伸至本工程休憩節點,故依園區特色命名為「楠溪鐵稻驛」。

 

捌、創新科技應用

      1.善用最新科技:

         (1).無人飛行載具(UAV)定期、不定期航拍。

         (2).搭配影像處理軟體獲取現場正攝影像及立體3D模型,原地貌數位典藏。

      2.汛速掌握現況:

         (1).UAV航拍解算獲取3D實景資訊。

         (2).室內作業如臨現場,縮短辦理時程。

      3.強化測量精度:

         (1).衛星測量儀器(RTK)運用。

         (2).搭配水準測量檢測有效提昇施工精度。

      4.VR展示溝通零距離:

         應用3D科技VR虛擬實境、動態標準斷面圖模擬各類情境,有助與民眾及廠商溝通進而擬定適當工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