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經濟部水利署第八河川局與臺東教育電台合作宣導政府前瞻計畫訪問

第八河川局為水利署位於台東縣的附屬機關,而鄉親們最關心的台東海岸治理及管理也是八河局的主要工作項目之一。八河局李志信正工程司9月12日前往教育電台,針對台東海岸的特性、災害、全責機關與治理思維,在空中與鄉親一起分享,也期許鄉親可以一起來關注謝些切身的課題。

  • Q1:台東海岸概況及(海岸)災害概述
    台灣本島的海岸線總長度約為1139公里。台東海岸線北以長濱鄉樟原村北郊與花蓮縣銜接開始起算,南至達仁鄉南田村塔瓦溪口與屏東縣分界為止,全長計172公里,台東海岸線約佔台灣海岸線整體長度的15%(最長花蓮>台東>屏東)。接下來分3個海岸段及台東縣離島的部份(綠島及蘭嶼)為各位鄉親來說明各海段的海岸特性:
    1.    長濱鄉樟原村至台東富岡漁港:這一段海岸包含砂礫石海灘、斷崖式形的海岸、礁石海岸有這幾個不同類型的海岸。歷年來我們八河局雖然在較容易受害災的地區興建海岸防護設施,但是還是有部分地區:如成功嘉平海岸、麒麟海岸之斷崖海岸因長年受海浪侵蝕而逐年退縮,導致後側的農地有坍塌及流失的現象。
    2.    台東富岡漁港至大南利嘉溪口海岸段:這個區段的海岸為台東市區段海岸,居住人口眾多,所以以保護台東市區居民的安全為第一優先。近年來我們第八河川局以突堤養灘增寬海灘之理念,好處是除了可以加寬海灘長度以減少海浪造成的災害外,並可增加人與海之親水空間,兼顧居民閒暇休憩功能,所以這段海岸我們第八河川局以既有的海岸防護設施改善及環境營造為重點。
    3.    大南利嘉溪口至達仁鄉:這個區段的海岸大部分屬沙質海灘,灘質潔淨,在臨陸側多栽植木麻黃以防風砂。雖人口分佈較鬆散,但因海岸逐年退縮,每遇颱風季節,沿岸之村莊聚落、農地及墓地等仍易遭颱風巨浪侵襲而產生災情。
    4.    台東縣離島的部份:離島的部份含了綠島及蘭嶼,綠島位於台東縣東方33公里的海域上,面積約16平方公里,海岸線總長度約20公里,另外蘭嶼是位於台東縣東南方88公里的海域上,面積約45.7平方公里,環島海岸線長約為36.5公里,為僅次於金門、澎湖島之台灣第三大島,綠島與蘭嶼都屬於火山島,海岸四周多為珊瑚礁所環繞,所以海岸侵蝕並不嚴重。兩個外島所面臨的海岸災害最主要是,因為平地面積狹小,一般居民臨海而居,如果遇颱風巨浪仍會危及生命財產安全。
  • Q2:就海岸管理而言,貴局(第八河川局)與其他機關在管轄權責上如何劃分(區分)?
    (1)興辦事業計畫之實施所造成:例如施作魚港及海堤等人工建構物突出於海岸,延伸而出,阻擋原先沿岸流、海岸飄沙之路徑,而造成下游側原先有飄沙供應的地區則因為飄沙量減少、短缺,逐漸出現海岸受侵蝕,那就需要由原興建單位來進行海岸侵蝕的防護工作。
    (2)事業性海堤:像台東縣政府興建的新港漁港和大武漁港、交通部公路總局第三區養護工程處之台九線及台11線路基保護工,都屬於事業性海堤。
    (3)一般性海堤:用於維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之海堤,台東地區由第八河川局執行管理,相關使用管理事項應回歸水利法與海堤管理辦法。
    (4)還有就是一些早期海管理法尚未實施,權責分工尚未明確前,我們八河局幫許多機關施作海岸防護工程,原則上針對本局施作的既有海岸保護工,我們還是會進行相關的維護管理。
    (5)受海岸侵蝕的土地,就由土地權責機關來進行海岸防護,例如國有財產署的土地就由國有財產署來進行相關的及台東林管處的保安林地就由台東林管處來負責相關的海岸防護工作。
    在這邊跟各位鄉親釐清管轄權責是希望各位鄉親如果以後有海岸的相關問題,可以直接找到權責單位對口,避免浪費鄉親寶貴的時間,也希望各位鄉親若針對河川或海岸有什麼建議,都可以提出給我們參考。
  • Q3:請問貴局(第八河川局)在台東海岸管轄權責範圍內海岸防護治理的情況如何?
    台東海岸過去因受長浪及颱風巨浪的侵襲而常常造成災害,所以我們第八河川局自民國70年開始便陸續規劃與興建各項海岸保護工程,並且從民國70年到現在,在整個台東海岸管轄範圍內共施作海堤長度約6,000公尺,混凝土塊保護工共施作長度為22,000公尺;海岸保護設施計共計有17段海堤,40段海岸保護工,相關海岸防護設施的興建對於保護台東海岸防護達到初的成效以避免海岸線持續的侵蝕退縮及保護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
  • Q4:剛你有提到從民國70年到現在,海岸防護設施(如海堤、混凝土保護工等)的興建對於保護台東海岸防護達到初的成效,那第八河川局接下來對於台東海岸防護策略為何?
    我們八河局近年來都逐年編列經費辦理台東海岸的調查監測計畫,以健全台東海岸基本資料為首要目標,另外在天然災害或人為開發所導致的海岸侵蝕在防治策略上,分為近期策略、中期策略及長期策略:
    1.近期策略:以確保及維護既有海岸防護設施之功能。
    2.中期策略:持續配合進行海洋物理及地形等相關監測調查工作,若有新建海岸防護設施需求時,在不降低安全保護標準前提下,原則儘量採自然工法施作以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3.長期策略:因應氣候變遷及海岸管理法之落實,除確保原有防護設施之功能外,亦將適度導入非工程防護措施以做為因應。
  • Q5:你們八河局每年施作大量的工程,但近年來生態保育意識抬頭及因應氣候變遷,溫室氣體效應導致全球暖化,碳排放量持續攀高,你們第八河川局如何將生態保育的思維融入於工程中及如何減少工程施作過程中所產生的碳排放量?
    首先跟各位鄉親介紹我們八河局生態保育方面的具體作為:
    為減輕公共工程對生態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我們第八河川局於工程設計前委託生態專業人員先進行生態檢核,並根據現地調查成果提出生態保育對策,設計過程中,就工程型式及施工過程可能造成之生態環境衝擊,依據迴避、縮小、減輕、補償之方式來訂定施工中的生態保育對策。
    (1)    迴避對策方面:於施工時採迴避措施,例如說我們需要在海邊吊放混凝土塊塊,我們儘量找尋其他場地澆置混凝土塊,這段期間不會對工區內生態造成任何影響。
    (2)    縮小對策方面:施工時儘量利用既有便道或例如吊放混凝土塊前,先行拋填塊石作為便道使用,以縮小開挖及施工範圍。
    (3)    減輕對策方面:可以採用施工迅速的工法來施工,例如採用吊放混凝土塊及拋填塊石施方式來施工,可縮短工期以減輕對民眾生活作息及生態的影響。
    (4)    補償對策方面:例如在施工過程中,如果因為挖開或施作構造物,須將原有生長的植物進行移植或挖除,針對被挖除種植原生植物進行補償。
    A2:再來跟各位鄉親介紹我們八河局工程減碳方面的具體作為:
    1.設計方面:
    (1)    可以採用綠建材及再生工程材料:一般綠建材都是低汙染、省資源、再生利用、可回收的材料,來達到節能減碳之目的。再生材料主要來自廢棄資源經過處理後產生之材料,目前常用的再生營建材料如:再生瀝青混凝土、再生混凝土、高壓混凝土地磚再生建材、再生橡膠地磚、再生陶瓷面磚建材等。使用再生營建材料,可降低天然資源之消耗,提升營建材料的再生利用,減少營建廢棄物的產生及二氧化碳排放。
    (2)    就地取材:我們在工程設計階段,會註明儘量採用當地材料。如採用砌石護岸、護坦工、砌石工等設計,應用當地天然石材,降低工程對於原有生態環境之衝擊,亦可減少材料運輸之碳排放。如需要購運至工區之材料,應優先考量鄰近地生產或運距最短距離之材料。
    (3)    植樹固碳、生態營造:在工區內優先栽種在地高固碳原生種()及多樣性的喬木等,以碳補償機制抵消工程產生的二氧化碳或溫室氣體排放量,實現正負抵消,達到相對「零排放」。在工程的規劃設計中,應加強對既有動植物棲地的維護,避免施工過程破壞附近生態環境並妥善處理營建廢棄物,進行優質基地環境設計,以「迴避、縮小、減輕、補償」等原則減少對原有生態環境的衝擊,必要時採用原生物種進行的植生綠化,落實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減低,營造永續再利用和諧環境。
    2.施工方面:機具效能提升: 大規模開挖,若採用PC300 型挖土機較PC200 型挖土機,提供較多挖斗容量,可減少燃料耗用(施工效率比較高) ,如土方工作每方單位之挖方,若挖土機以 PC300 型相較PC 200 型省 0.305 kgCO2e 的碳量。
    (4)    機具設備避免不必要的空轉或怠速:大型柴油引擎未熄火暫停一小時所耗燃油為2公升,換算後為 5.3 kgCO2e 碳量 ,因此機具空轉 或怠速容易產生 額外油耗而排碳。
    (5)    採用當地供應商,減少車輛運送時的碳排量:材料應以當地供應商為優先,監造單位可針對大宗物材檢視是否與材料送審資料一致,並確認其材料運輸距離。
  • Q6:你剛剛提到的生態保育與工程減碳理念的相關具體措施是否有納入實際工程案例中,是否能舉實際的工程來說明,你們在生態保育及工程減碳上所作的努力? 
    我們八河局這幾年在台東海濱公園前的海岸辦理了環境營造工程,施作範圍為海賓公園國際地標以南至太平溪口以北,全長約2.3公里,工程總經費約1億6千萬元,採天然塊石柔性緩坡的方式施作(我們在原有的施作的混凝土塊上直接拋放了塊石,採用無混凝土的施作方式)。
    生態保育方面:這件工程我們採用塊石的方式來施作,可以加快施工的速度,減輕了對當地環境及生態的傷害,並且我們只是將塊石拋填在原有的施作的混凝土塊上面,所以原則上沒有進行任何的挖開作業及利用先行拋填塊石作為便道使用,不需另外施作施工便道,大大的減少了對原有生態環境之衝擊,另外塊石與塊石間的間隙,可以增加動植物的棲息空間,營造自然的生態環境。
    在工程減碳方面:我們知道混凝土在生產製造及運輸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我們這件工程沒有採用混凝土作為施工的材料大大降低了排碳量,並且未使用大量的機具進行土方挖開及回填作業,減少了機具造成的排碳量,塊石是採用臨近砂石場所提供的,所以也減少了運輸過程中車輛造成的排碳量,另外配合堤岸植生綠化,達到植樹固碳的效果。